早在2015年6月,国家标准委员会就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首次对校服产品的安全性、内部质量和外观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校服定制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够展现学生精神抖擞、活力飞扬的一面,也是学生青春时代的专属标志。校服厂家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校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对服装的投入。校服品牌中国大陆的校服主要是运动服和统一制服,只有少数学校的校服已更新为西式制服。台湾、香港的校服通常为水手服、制服或旗袍。同年7月,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严格规范学法的生产、采购和选拔过程。自那时以来,全国各地的校服改革都进行了。
为了打通行业和机制的“堵点”,2019年,全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在提案中提出了清理市场干预因素、营造公平开放的经营环境的三点建议;提高对校服功能的认识,提高校服的美感和舒适度;深化校服质量协同管理,牢固坚持质量安全底线。随后,该提案得到了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积极回应。
据民主革命中央委员会的人士透露,2019年两会之后,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纺织服装工业、上海、江苏等部门和地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活动。其中,市场监督总局对校服和其他学生用品实施了为期8个月的特别监督行动,以加强对校服质量的抽查。第三季度抽查数据显示,校服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
2019年底,教育部召开专题座谈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妇儿工委、中国精密检验中心、几个省级教育装备中心、校服行业和标准专家代表再次讨论了这一建议。
此外,教育部发展基础教育司还开展了中小学学生校服专项进行调查。
针对“清理市场干预因素,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的建议,市场监管总局还从两个方面推进了相关工作一是,敦促和指导各级校服主管部门对现行校服管理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清理,废止和修改有关地方保护规定,指定交易和非法干预市场监管二是督促和指导各级校服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严格审查新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国发〔2016〕34号),防止和限制校服市场的竞争。
民革中央有关人士表示,政府加快清理“低价中标”、“最低限价”等不合理的市场经济干预影响因素,将成为一个改变“重入围、重价格”管理工作机制的重要发展动力“无视监管”,打破地方文化保护技术壁垒,为校服市场价值创造社会公平开放的经营活动环境。
此外,近年来,所谓“天价校服”事件频频发生,也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根据2019年中国校服行业白皮书,目前,四川、山东、广东、上海等地已明确构建校服协同管理工作格局。今后,我国校服行业的政策将不断完善,采购将更加透明。